本文目录一览:

朦胧诗对当代诗歌的影响有哪些?

1、以个性解放思想和怀疑否定精神给诗坛以极大的冲击朦胧诗与后现代诗歌,同时在技巧上大量使用象征、隐喻、悖论等表现手法,为后来的诗坛提供了范例。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3、“朦胧诗”在开启新诗那些被长久封闭的空间上,在激发诗歌探索的激情与活力上,在推动当代诗歌艺术视野的拓展,寻找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的对话,以及发掘现代汉语的诗歌可能性等方面,都有难以忽视的功绩。

4、朦胧诗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5、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在一篇回顾当代汉语诗歌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的文章中,朦胧诗与后现代诗歌我曾这样评价朦胧诗:当代汉语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

6、由于朦胧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变革,对中国诗歌传统和欣赏习惯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由此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什么是朦胧诗和后朦胧诗,它们有什么区别

1、表达方式区别:朦胧诗以直觉和印象为出发点,通过意象的运用表现内心感受和揭示哲理。后朦胧诗更注重叙事性语言的运用,采用平民化、口语化、情节化的风格。

2、“后朦胧诗”是个宽泛的概念 (也有人称之为“实验诗”、“朦胧诗后”),它主要指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以来的“第三代诗人”(或“新生代”) 及其诸多先锋诗歌流派。

3、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后朦胧派 女诗人王小妮及其代表诗作 王小妮,女,195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4、基于这种认识,后朦胧诗人不约而同地对朦胧诗的语言规范进行了质疑和颠覆。

5、诗人将非诗的陈述性语言、消息性语言剔除,追求一种具体性、构成性语言。但朦胧诗的语言并不是完美的。分析朦胧诗的语言,可以看出它们是易感的。这可能与这代人的生命履历有关。

朦胧诗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当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我国80年代“第三代”诗歌大部分都属于“自白”诗。

第一,朦胧诗倾向于理性精神,特别是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反思和批判意识,而第 三代诗歌则倾向于非理性探索。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朦胧诗和后朦胧诗重要作家及作品

1、朦胧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2、代表作:《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杨炼,当代著名诗人。

3、朦胧诗。舒婷算一个。代表作《致橡树》后朦胧诗。海子算一个。

4、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5、朦胧派的代表人物有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芒克、海子、牧野,代表作品有《回答》、《一切》、《致橡树》等。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有哪些不同特点

1、第三代诗人采用象征主义、黑色幽默、意象派等手法把物像进行机械化朦胧诗与后现代诗歌的组装朦胧诗与后现代诗歌,使诗变得扑朔迷离,波谲云诡,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带有强烈实验味道的诗歌。

2、朦胧诗是写自己的心声,内心世界的想法,外人一般看不懂。原因是不但诗人随意而作,格式凌乱,缺乏中心思想的表达能力。又表现出渺小的思想,当代人缺乏阅读能力,没有心思去猜想作者心理,读者只能是作者自己。

3、朦胧诗的艺术特色有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意象化,注重意象群落的排列和组合。象征化,增强诗的含蓄性和多义性。立体化,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和立体感。

4、朦胧诗的特点,可概括为朦胧诗与后现代诗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

5、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6、第三代诗歌具有以下特征: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朦胧诗与后现代诗歌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